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公务员 >> 正文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策略之数量关系

2011/11/9 15:32:19   网上收集   城市网

 

  数量关系包含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其中数字推理部分相对简单一些。数字推理是指题干中提供一个数列,但其中至少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为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白项。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

  解答数字推理题时,应试者的反应不仅要快,而且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和技巧,数字排列规律类型主要有基础数列,多级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分数数列,组合数列,图形数列,在这七种数列中,基础数列是最本源的数列,其它六种数列是派生数列或者叫次生数列。

  数字推理的题目类型种类比较多,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思维顺序才能做到不盲目,进而迅速找到解题的路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数字推理采用下表的思维路径是相对有效的思路。

 

  通过此表可知,数字推理的思考过程是:先观察特征,主要指的是五种基本特征,对应着五种基本题型,这些题型的解决思路是相对简单的。若没有这些特征,则做运算尝试,先做差或做和找规律,若还没有对应的答案,那么就考虑是否为递推数列,递推数列的常见思路是"圈3法"找数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找到解题思路。关于每种数列的对应方法,在后面的章节讲解中有详细的介绍。

  总而言之,数字推理要在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关系的基础上,多做练习,对各种常见数字形成一种知觉定势,或者可以说是条件反射。看到这些数字时,就能立即大致想到思路,达到这种程度,一般的数字推理题是不会成为障碍的。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整个行测考试中,考生反映难度最大的一个模块,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积攒在思维中的数学思想与出题人的思路是冲突的,数学运算考察的是思维上的训练,因此深刻理解出题人的初衷,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数学运算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就没有那么难了。

  数学运算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考生备考中发现力不从心,而且各种方法之间始终找不到联系起来的结点。其实,数学运算的考察内容是一个完善的整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准备数学运算的备考:

  第一:以选项为中心

  数学运算的题目都是单项选择题,因此合理的利用选项,是我们首要的方法,但是不是说每道题目都可以采用结合选项的方法,常见的题型有: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年龄问题,余数问题以及和差倍比问题等五种基本类型,如:

  【例1】装某种产品的盒子有大、小两种,大盒每盒能装11个,小盒每盒能装8个,要把89个产品装入盒内,要求每个盒子都恰好装满,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    )

  A. 3,7B. 4,6C. 5,4D. 6,3

  【题目解析】题目中只有一个等量关系,若假设大盒子有x个,小盒子有y个,则11x+8y=89,找不到别的等量关系,这样的问题属于典型的不定方程类,我们采用结合选项代入法,代入A选项,得到11×3+8×7=89,也就是说A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例2】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

  A.3%,6%B.3%,4%C.2%,6%D.4%,6%

  【题目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溶液混合问题,溶液混合问题有一个原则:溶液混合,浓度大小居中,第一次混合之后的浓度是3%,这说明两种溶液中,一个溶液的的浓度大于3%,另一个溶液的浓度必然小于3%,满足这样条件的只有C选项,所以选择C。

  看似非常复杂的题目,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则一定可以很轻松的搞定。

  第二:以技巧做支撑

  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可以采用代入选项来判断答案,有些题目用常规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答案,但是非常的浪费时间,因此要掌握要掌握一些技巧,在数学运算中常常用到的技巧有:整体分析技巧,尾数判断技巧,整除判断技巧,奇偶特性技巧,大小判定技巧等。

  【例】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下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M次操作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下24个。问原来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B.258C.264D.272

  【题目解析】本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所耗费的时间较长,最快的

  做法是"整体把握",题目中问的是木箱内原来乒乓球的总数,由题干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的取法中,每次共取出10个球(7+3=10),最后剩了24个,这句话的含义是,总数减去24一定是10的倍数,满足此要求的只有C选项,用的方法利用尾数判断。

  第三:以方法为指导

  华图的行测教学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的,行测教学可以按模块进行,这就说明不同模块有其各自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学科内部也是一样,不同的章节是有不同的应对方法的,如费用问题是热点题型,它常用到的解题方法有赋值法,列表法,公式法等,行程问题常用到的解法有图示法,公式法,比例法,以及列方程等,所以在备考阶段一定要熟悉每种题型的常用解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到题目是有着手点的。

  【例1】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用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的费用分别为4.4元、6元和6.6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

  A. 4.8B. 5C. 5.3D. 5.5

  【题目解析】每千克成本=总价值÷总重量,题目中不知道总价值,也不知道总重量,而且这两个量是有等量关系的,采用赋值法,赋值法的原则是"简便原则",所以可以假设三种糖都花了6.6元,则总价值为6.6×3元,同时可以得到总重量为1.5+1.1+1=3.6千克,所以每千克的价值为6.6×3÷3.6=5.5元,答案选择D选项。

  【例2】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他们的第一个相遇点距A有 6公里。之后两人继续前进并在到达A、B两地后返回,他们的第二个相遇点距B有3公里。A、B两地间的距离为(    )。

  A. 12B. 15C. 18D. 20

  【题目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解题涉及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而本题中只有路程一个量,所以用最基本的公式是不可行的,我们采用图示法解题,运动过程如下:

  通过分析运动图像我们可以发现,甲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1个AB,其中甲走了6千米;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走了3个AB,那么甲一定走了6×3=18千米,而单独分析甲走的路程,甲走了AB+3,所以AB+3=18,AB=15千米,答案选择B选项。

  第四:以练习为落点

  【例】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月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

  A.42.5B.47.5C.50D.55

  【题目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考察的是费用问题中的分段计费,可以选择列方程解,但是较为复杂,如果做的题目较多的话,本题就可以做如下处理了,水的价钱最低是每吨2.5元,如果12吨全是最便宜的水那么对应的钱应为2.5×12=30元,选项中没有,所以得到结论是12吨肯定超过了标准水,也就是说15吨比12吨所多出的部分一定是每吨5元,进而可以得到答案为62.5-(15-12)×5=47.5元,答案选择A选项。

  总之,行测中的数量关系要结合以上的观点

E-Mail:nihao@foxmail.com 爆料QQ: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香港在线 www.hknet.net 版权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47004号